6月28日,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集團CEO萬霖表示將推出自營的品質快遞業務“菜鳥速遞”。前段阿里集團的組織變革和拆分,菜鳥上市被提上日程。我們知道菜鳥在此前更多的是為快遞公司提供背后的數字化技術服務,此番站立前臺推出自營快遞品牌,意味著菜鳥正在大力布局物流全業務板塊,擴大面向開放市場的服務能力,上市節奏進一步提速。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執行副主席兼任菜鳥集團董事長的蔡崇信也在峰會上以視頻形式首次公開“露面”。談及菜鳥的下一步,蔡崇信稱“作為獨立面對市場、面對客戶的智慧物流企業,菜鳥也會堅持數智化、全球化、產業化的戰略方向,持續投入建設物流能力”。那么,菜鳥速遞的推出,會給快遞行業帶來什么變革呢?
菜鳥速遞對標的是京東、順豐
萬霖表示,“中國快遞市場發展得足夠快、也足夠大,需要物流行業提供多層次的供給,菜鳥希望打造更具性價比的品質服務,滿足商家不斷出現的新需求”。菜鳥速遞主打“品質快遞,好用不貴”,承諾近300城提供送貨上門不上必賠、時效最快半日達、夜間攬收等有性價比的服務,與現有的快遞公司形成差異化互補。新成立的菜鳥速遞將瞄準“品質快遞”業務,從菜鳥速遞的定位來看,目前菜鳥速遞所競爭的市場份額更多指向了京東和順豐的“蛋糕”,避開了與菜鳥深度合作的”三通一達”。
事實上,菜鳥速遞的推出并非菜鳥第一次涉足國內快遞落地配送,丹鳥直送就是此前菜鳥自營的快遞業務,提供區域性、本地化配送。菜鳥相關人士介紹,“菜鳥速遞”即來自于“丹鳥直送”的升級——在丹鳥落地配網絡上,又擴充了網點、搭建了跨省的干線運輸、轉運中心等基礎設施,升級為全國性的快遞。在大會上,萬霖提到了丹鳥直送品牌認知度不高的問題。他認為,隨著過去幾年菜鳥對全國性的干線運輸、轉運網絡的搭建,快遞能力的建設,菜鳥在新的階段必須作出一些改變,滿足其客戶對高品質快遞供給的需求,這也是菜鳥升級其快遞品牌的主要原因。
既然菜鳥速遞主打半日達、當次日達、送貨上門和夜間攬收等高品質服務,在全國近三百城提供晚到、破損必賠,不上門必賠,在途攔截和在途更改目的地等五個100%承諾。如何做到承諾的服務,那么背后的數字化技術升級必不可少,RFID作為數字感知識別的重要技術,在倉儲盤點、智能分揀、中轉袋等場景中作為提升物流效率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并未把RFID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其實友商在快遞服務上已建立一定沉淀,如何在現有服務上更進一步拉開與友商的差距,技術上的升級應用其中把RFID應用放大個人認為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RFID在包裹上的應用還存在不少的痛點。
RFID技術在快遞運輸中的應用
美國的JB亨特運輸服務公司利用RFID技術進行了其供應鏈的管理,該企業部署了約十萬個RFID感應器和讀寫器,將RFID標簽貼在了每一件貨物上,并在物流過程中實時監控貨物的位置、狀態和運輸軌跡。這個系統不僅提高了物流運輸效率和準確度,而且還節約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客戶滿意度,使得該企業的市場份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RFID技術最明顯的優點是能夠自動地識別標簽,并自動將信息傳輸到識別設備。這大大提高了物流運輸中物品追蹤的精確度和速度。在供應鏈管理中,深圳艾森物聯的RFID技術可以快速地識別貨品的位置和狀態,同時也可實現自動化管理,大大減少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快遞跟蹤方面,RFID技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快遞包裹的貼有RFID標簽后,快遞公司可以追蹤包裹的狀態和位置信息,實時得到包裹的運輸情況并生成物流信息追蹤報告,從而提高了客戶服務質量和運輸效率。另外,RFID技術采用低頻、高頻和超高頻等不同頻率,因此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能夠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和物品類型。例如,在冷鏈物流中,RFID技術可以實時監測物品的溫度和濕度,從而確保貨物的質量和安全。
RFID技術能夠幫助物流運輸企業有效降低成本。在傳統的物流運輸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來進行物品的追蹤和管理,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還容易出現誤差。而RFID技術能夠自動地識別物品、記錄物品的位置和狀態,可以大大減少物流運輸中的人為誤差和時間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效率和利潤。
RFID技術在反制貨物偷盜和欺詐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采用RFID標簽的物品被盜竊或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欺詐行為時,企業可以通過RFID技術記錄物品的位置和運輸軌跡,從而快速追蹤貨物的流向和發現問題,保障物流運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RFID技術在快遞行業面臨的挑戰
我國在863高技術計劃項目的支持下,在上海郵政局啟動了RFID技術應用示范工程項目,主要內容包括:在郵件袋上采用RFID袋牌,通過電子化支局系統、中心局生產作業系統以及自動分揀設備實現EMS總包處理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在快遞處理中心,RFID系統通過數據接口獲取現有業務計算機系統的有機整合。通過RFID技術在數據包總處理全過程的應用,實現了總包信息的多環節自動核對和分揀處理,系統識別率達到99%以上,總包分揀速度提高了20%以上。
目前,我國快遞行業發展還存在這些問題:1.缺少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以實現對快遞業務流程的監督與跟蹤。2.信息化水平低,自動化程度不高,普遍采用人力,在一般情況下還可以維持正常運行,一旦到達高峰期,如雙十一,雙十二等電商促銷季,就會出現快遞爆倉,快件大量積壓,無法如期送達等問題,人力運行的劣勢便會暴露出來。3.信息化投入較少,因為民營快遞公司數量多,規模小,資金實力弱,所以大都無力承擔高昂的信息化改造費用,所以信息化程度普遍較低。在快遞行業迅猛發展的未來,一定會出現業內兼并重組的趨勢。
全球快遞公司TNT于2003年在全球范圍內開始了最大規模的RFID試驗,覆蓋物流進出口、運輸倉儲、跨國分銷等供應鏈全流程,涉及科技、汽車、通信、醫藥等行業。TNT將RFID設備集成于現有的系統中,在獲得初期階段的豐碩成果后,開始了第二階段與醫療產品和生物科技等企業的合作,并建成了全球第一條投入試用的RFID運輸線路,也成為中國首家向外界宣布啟用RFID技術的快遞企業。
聯邦快遞對RFID的多項用途進行了測試,并已成功應用于聯邦快遞的日常運作。例如在美國,聯邦快遞的遞送員返回貨車時,只需輕按腕帶上的RFID按鈕,就可開啟車門和發動引擎。聯邦快遞也已開始在澳大利亞測試RFID技術,主要運用RFID標簽和RFID讀寫器自動檢查和報告等候清關貨件的狀況。而目前沒有RFID電子標簽的幫助,工作人員必須檢查和掃描每份包裹,確認其目前的狀況后,方可以在系統內更新包裹的資料,供客戶隨時查閱。只要有效運用RFID技術,我們就可以在每件等候清關的貨件上設置能主動報告資料的RFID標簽,以便貨件可定時向RFID手持機發出訊號。如此一來,聯邦快遞就可掌握更多有關貨件的信息、提升員工的效率,最重要的是為客戶提供更豐富的信息,讓他們時刻掌握包裹的狀況。
國際快遞公司UPS從1992年開始就關注RFID技術的最新進展,直到2001年才開始在RFID技術上有所投入,隨后在公司內部小范圍地進行了RFID技術的測試,當時技術成本制約了UPS大規模應用RFID解決方案,但UPS認為RFID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會給物流行業帶來極大地改變和提升。
菜鳥進軍快遞領域為RFID標簽的應用創造了條件
隨著菜鳥速遞的推出,不少網友認為現在條件已經具備了,在芯片端菜鳥背后站著平頭哥,由菜鳥主導的RFID電子標簽芯片出貨量已超1億片,芯片端有話語權,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RFID成本;在下游應用端有菜鳥速遞,通過RFID提升供應鏈的效率,建立行業優勢,驅動力會更強,從上至下全渠道布局,在成本與效益上可以達到最好的平衡。
一旦菜鳥真的采用了RFID,并且在效率與服務上達到期望的效果,那么京東、順豐這些以品質服務的快遞企業肯定也得跟上,那么RFID標簽在快遞包裹的應用就真正是遍地開花了,所以菜鳥速遞的推出,對RFID應用是有很大推動作用的,RFID標簽應用迎來良機,RFID標簽在快遞包裹的應用在望。
文章來源: RFID世界網,艾森物聯,鴻陸超高頻RFID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29098.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